從我們介紹財報基本判讀的系列開始,
今天已經來到了第三篇。
從第一篇的核心文章開始:
我們可以知道財務三表間的相互關係
第二篇文章則是針對資產負債表的架構與資訊
做更多的介紹與解釋:
今天
我們會針對『損益表』
好好的做一番深入淺出的介紹~
內容目錄
損益表架構:(收益-成本)* n次
介紹:
我們從財報介紹的第一篇文章開始
都一再強調一個概念:
財務報表,本身就是一個將公司運營架構數據化的表現
掌握財務報表,就掌握公司的營運
雖然還是不能免除少數可能會有美化報表的公司
但財報判讀確實是身為投資人該做的基本功之一
而在公司的基本運營架構中:募集資金→公司營運→創造收益
公司最後到底有沒有創造收益??
公司到底賺不賺錢??
這時,就需要損益表來直接檢視公司這一年間的收益表現!
財務三表判讀順序:
而投資人的目標都不外乎就是要找到一家會賺錢的公司
所以在財報的判讀順序上也會優先檢視損益表來評估公司究竟賺不賺錢!
倘若公司連年虧損,收益狀況一年比一年差
撇除特殊情況的話,你可能也會無心再去看公司的基本體質如何等其他資料了XD
而且根據公司公布的損益狀況,也可能會直接反應在股價上
也可以說是三表之中,最直接影響股價的
而建議的三表判讀順序為:
損益表 → 資產負債表 → 現金流量表
- 損益表:公司收益性OK吧??公司賺錢吧??
- 資產負債表:公司的體質如何??
- 現金流量表:公司的營運週轉狀況順暢嗎??
藉由這個判讀順序
先看公司賺不賺錢
再來檢視公司的體質(是否穩定或追求成長?)
最後再看看公司有沒有足夠的資金週轉來補貼營業活動等項目
再來我們看看損益表的基本架構
損益表基本架構:(收益-成本)* n次
攤開損益表一看
剛開始也許會覺得很複雜、很多細向
但結構上可以在創造利益的這部分做簡單分類
公司創造利益的方式可以被歸類成四大類:
- 產品/商品/服務?
- 公司經營本業的收益?
- 公司業外的收益?
- 扣稅後公司總共賺多少錢?
損益表架構內容:
而損益表就是不斷重複(收益-成本)的過程
從損益表最上方開始,往下讀
來為公司的獲利情形一層一層的抽絲剝繭來檢視:
從利潤營業收入(銷貨收入)是利潤的根源!
扣掉商品本身的成本、經營費用、業外損益、稅收
最後得到淨利潤
再來,有了創造公司收益的四大類別
自然也有與之反應的數值來看各個階段的獲利狀況
- 產品/商品/服務?→ 毛利
- 公司經營本業的收益?→ 營業淨利
- 公司業外的收益?→ 稅前淨利
- 扣稅後公司最後到底賺多少錢?→ 本期淨利
由於每家公司業外損益的管道不一
即使同產業的公司,業外損益的管道都不盡相同
因為差異性較大,有些公司的業外收益甚至比本業多
又或者被業外損益拉垮的都有可能
所以不會在此對業外損益做過多討論
但實際做分析時還是要把業外損益考量進去喔!
我們今天只會挑出其中最重要的三項利潤來源:
- 毛利
- 營業淨利
- 本期淨利
並看看這三樣利潤指標有哪些深層的含義
毛利:商品本身的獲利表現
一家公司要賺錢
一定有一項產品或服務作為變現模式
而所有產品或服務在一年間的銷售總額
即為公司的銷貨收入(商品)或營業收入(服務)
也可以說是公司營收的起始來源
毛利計算式:
而商品製作或是開發新的服務
都有基本的製作成本
而毛利即為兩者之差
可以說是所有利潤的根源
故得:
銷貨收入或營業收入 ➖ 銷貨成本 = 毛利
毛利越高,代表單一產品的競爭力越高!
也會被一些附加價值影響而提升(品牌)
例如711的咖啡,與星巴克的咖啡
同樣咖啡的成本也許差距不大
但星巴克就算比較貴你還是會買單XD
不過
我們判讀損益表是要透過損益表來評估公司的收益性
單純知道毛利多少,對判讀公司的收益性而言,意義其實不大
怎麼說呢??
實例一:
比如說現在我們看到損益表上,A公司去年跟今年的表現:
去年A公司毛利有1000萬
今年A公司毛利有2000萬
公司今年收益性的表現真的比較好嗎???
…………
很難說吧?XD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毛利率
來幫助我們評估公司收益性的表現
毛利率:
正因為毛利是來自於收益與成本的關係
單純看相減過後的絕對值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需要將毛利跟其他數值作比較才能看出一些端倪
而選用代表營業總額的銷貨收入作為比較值是最理想的了!
而這也是毛利率的組成:
毛利 ➗ 銷貨收入 = 毛利率!
從毛利率可知:
毛利佔我們銷貨收入的多少呢??
或者看成:當賣出一個商品時能取回多少百分比的回酬
同例二:
回到剛剛的例子
損益表上,A公司去年跟今年的表現為:
去年A公司毛利有1000萬
今年A公司毛利有2000萬
當我們知道去年的銷貨收入為4000萬
今年的銷貨收入是一億時
我們就可以知道:
去年的毛利率為25% 🆚 今年的毛利率為20%
今年的毛利值就算比較高
但是從毛利率來看銷售表現的話,就能看出收益性的表現是下降的!
這時就要好好思考原因何在?
是製作商品的成本提高呢??還是採用降價後薄利多銷手段???還是其他可能原因~
營業利潤:看出公司經營本業的收益能力
從毛利看出商品本身的附加價值表現
但是商品要怎麼賣,就是從營業利潤這部分來分析了
營業利潤主要看的是:
一家公司經營本業的能力!
也可以說是在管銷費用的控管是否足夠優秀
營業利潤計算式
毛利 ➖ 營業費用(管銷費用) = 營業利潤
由此可以看出
有了商品本身的利潤之後
我們還要支付營業費用(管銷費用)
也就是:採取不同銷售策略所需負擔的成本
例如將廣告宣傳、商品研發等等
而一家賺錢的公司
商品的毛利創造出來的總額也勢必能夠支付管銷費用
否則就會虧損
營業利潤率
一樣的,我們會將營業利潤與銷貨收入來比較
以便於評估公司的收益性
故得:
營業利潤 ➗ 銷貨收入 = 營業利潤率
一般來說,販售越高附加價值商品的公司
在商品開發、宣傳與品牌化會下較多功夫
通常營業利潤率會小於毛利率(營業成本幾乎都拿去開發與宣傳了!)
而薄利多銷型的公司則會傾向降低營業費用
所以通常營業利潤率與毛利率可能差不多(薄利代表毛利率不足以支撐過多的營業費用,以量取勝!)
同例三:
去年A公司:
銷貨收入為4000萬,毛利有1000萬,管銷費用:500萬
得到營業利潤率:12.5%
今年A公司:
銷貨收入是一億,毛利有2000萬,管銷費用:1500萬
可得營業利潤率:5%
由此可以推論出:
今年不只在產品的收益性表現下降之外
過大的管銷費用也吃掉營業利潤率
公司在開發產品花過多的資金嗎??還是宣傳過多呢??
業外損益
從剛剛流程裡:銷貨收入➖ 銷貨成本 ➖ 營業費用(管銷費用)
我們已經看到了從營收開始不斷扣除成本後
得到各階段的指標與其意義
之後從營業利潤開始還要加上業外損益
也就是公司本業外的收益或損失
可能是匯兌損失、股息收益、租金等等
淨利:看出公司最終獲利
淨利就是看出公司最後到底賺了多少錢
直接反應公司最後的收益性好壞
淨利計算式
稅前淨利 ➖ 稅收 = 稅後淨利
公司最後賺到的錢
在繳給政府的基本稅收後
剩下的盈餘就是稅後淨利了
而這筆錢可能會留作為公司內部的淨資產
以壯大自有資本,增加公司穩定性
也可能會分給股東
從盈餘分配率可以看出分到的股息
以及判斷股價高低的關鍵指標:EPS
想多了解EPS的朋友
可以參考我們之前聊過的關鍵獲利指標喔~
淨利率
稅後淨利 ➗ 銷貨收入 = 淨利率
最後和銷貨收入一比
就能得到淨利率
看看公司賺到的錢裡面,有多少是真正進到口袋的
同例四:
去年A公司:
銷貨收入為4000萬,毛利:1000萬,管銷費用:500萬,稅後淨利:2500萬
淨利率:62.5%
今年A公司:
銷貨收入是一億,毛利:2000萬,管銷費用:1500萬,稅後淨利:6500萬
淨利率:65%
由這邊可以推斷:
雖然今年不只在產品的收益性表現下降之外
過大的管銷費用也吃掉營業利潤率
可是最後淨利率卻是比去年好的!
可能是公司的今年業外收益高出許多
即使今年在商品收益與公司本業經營的都相對較差
但公司經營的業外收益卻意外成為獲利的主要來源
結論
雖然損益表是由上往下讀
從銷貨收入(營收)不斷扣掉層層成本而得到淨利
與銷貨收入相比之後,來判讀公司的收益性!
但如果要提升財報的效率的話
可以先抓住剛剛提到的三個重要指標:
毛利率:看商品本身的獲利表現
營業利潤率:看公司管銷費用控管的經營能力
淨利率:最終公司收益表現
然後反著讀上去:
淨利率(公司賺錢多少?)→ 營業利潤率(公司是很會經營賺錢的嗎?)→ 毛利率(還是商品本身很有競爭力?)
如此可以先確定公司是賺錢的
再看看實際上是在哪些地方賺錢的!
最後,怎麼樣的利率的是高?怎樣是低??
可以跟自己比(過去表現),或是跟別人比(同產業的對手)
本文的實例就是和自己比:
看看過去的表現來評估收益性是上升或下降
但也要跟其他同產業的公司相比才更可靠
最後討論收益性,除了損益表外
也要和其他指標搭配檢視,例如:
希望在今天的介紹後
能有效增進你對損益表有的認識喔~
另外,可以在我們的網頁、粉絲頁留言
告訴我們你們還想知道什麼!
好讓我們能在內容上為你們量身訂做!
更多關於新手技術面系列:
- 5分鐘讓新手了解K棒型態怎麼看-【5分鐘掌握投資技術面】
- 一定要搞懂的5種跳空缺口型態-【5分鐘掌握投資技術面】
- 帶你認識移動平均線-【5分鐘掌握投資技術面】
- 畫出趨勢線,掌握股價動向好幫手-【5分鐘掌握投資技術面】
更多關於新手基本面系列:
- 一定要搞懂的3個投資獲利關鍵指標:EPS、ROA與ROE –【5分鐘掌握投資基本面】
- 一定要搞懂的3個判斷股價高低關鍵指標:PER、PBR與殖利率 –【5分鐘掌握投資基本面】
- 財報三表關聯性在哪?掌握財務3表,掌握公司營運!-【5分鐘掌握投資基本面】
更多關於投資股票的相關系列:
- 成功的投資是選支好股票嗎?? 先做好資產配置吧!- 【5分鐘就能掌握個人化的投資組合】
- 3個原因讓你知道如何選擇定期定額還是定期不定額
- 新手買ETF該注意的4個關鍵
- 為什麼選擇金融股?4個關鍵因素你不可不知!
- 只要知道72法則,輕鬆算出財富翻倍的時間
更多關於好書推薦的相關系列:
- 金錢心理學帶來的3大反思,讓你避開生活中常見的消費陷阱
- 好書推薦:股息Cover我每一天| 600張存鼓達人絕活公開
- 好書推薦:拿鐵因子|最小又最強的致富習慣
- 好書推薦: 波段存股法 | 讓我滾出1000萬退休金
- 只買4支股,年賺18%讀書心得筆記與感想